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浙江五丰电缆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振芝街
电话:0573-88451925
传真:0573-88452239
手机:18668311539
 
您的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共同应对电线电缆行业未来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1-03-12

在“十一五”规划收官、“十二五”规划开启之际,电线电缆行业再次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未来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前瞻思考、科学规划、携手努力。利用今天会议,我想结合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当前企业发展的共性课题,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谨慎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新变化,理性面对机遇与挑战。

  2010年以来,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开始减弱、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以及房市、股市、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增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曾经有人推论,如果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风险,那么中国经济同样存在这样的风险。由此,导致市场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预判过于悲观。

  其实,目前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概率已经相当低。这是因为,今年以来除了欧美发达国家受欧债危机影响较深外,对“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虽说有影响,但是经济增长要好于预期,即使欧美发达国家的部分关键经济数据也在逐步改善。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与2008年时的糟糕情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同样,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也是如此,仍会沿着自身“调结构、促转型”的既定方向发展,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依然较为乐观。其次,判断经济形势要努力做到理性、客观。也就是说,对经济形势判断切莫感情用事,既要防止“惊慌失措”又要阻止“矫枉过正”的过度解读。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会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由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并且外需和内需都需要得到重视。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内需”,牢牢把握“外需”,在全球化经济大潮中实现理性博弈。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不会放缓。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比成本优势更重要的优势存在,并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就是体制优势。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让中国表现不但超过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和发达国家,而且优于同样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乃至资源优势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一是政府对经济有较强的调控力,能够直接、间接的掌控着各种资源,进行行政干预。同时,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占支配地位,有雄厚的实力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导向作用。刚刚出炉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的分量和支配地位愈加显著。二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与整合能力。在成熟的市场体系下,将各种生产要素整合成生产能力,这是企业家的使命。但在中国,地方政府官员也热衷于这种整合。三是半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国在金融政策上始终坚持“御敌于国门之外”,对外汇实行严格管理,即使跨国金融资本四处肆虐,像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践踏希腊、狙击英磅,但奈何不了中国。

  可以预见,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正向趋好,电线电缆企业将大有用武之地。然而,目前电缆行业“内斗猛于虎”,企业相互竞争,竞相杀价,价钱越来越低。电线电缆行业不仅得不到合理合法的利润,而且也没有获得社会的尊重,一个行业内斗太厉害,损人也不利己,其发展势必是扭曲的。一个内乱、互相杀价、无序竞争、相互诋毁的环境中成长的企业群体,往往会被社会看作低素质,是不可信任的群体,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即使一时让客户和消费者得利,他们也不会说你好话,况且这种得利是有风险的,产品是不安全的。行业诚信丧失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客户故意设定限制条件,例如电缆项目投标时,经常要求企业必须带齐公章和营业执照、资质材料等几大箱原件材料,甚至要求法人代表必须亲自到场签约,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工作难度,人为增加了运营成本。可以说,目前电缆行业所遭遇的混乱几乎已达到极致,这种现状如果长期下去,行业很难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电缆企业未来发展还将面临着诸多困难。对企业的冲击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迅猛发展的科技、价格压力、不间断的诉讼、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新兴国家市场的崛起等。同时,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总量过剩、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结构性矛盾突出、投入产出低、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滞后等问题日益严峻,开始影响电线电缆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国外电缆企业相比,尤其技术创新薄弱,有效市场占有率低。由此可见,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现状并不乐观,电缆企业面临诸多新挑战。

  要摆脱当前电缆行业的乱象,我们一定要有思路和行动,进一步加强行业的自律管理。尤其是行业企业家要高举振兴大旗,担负起对行业、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一方面,行业协会要担负起管理职责能,积极在行业管理制度方面探索,为行业有序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另一方面,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之间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相互协调通气,搞一个行业联盟,加强自律,并净化行业,从而保护行业的利益和健康发展。这种做法虽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可行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推动我们的企业,要不然你就是生存,要不然你就是跨台。为此,我们要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内涵和消费者、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真正体会和理解社会对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担忧,冒险去做不同的事情,一个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当家人的使命,是让他的企业可以有可持续的收益和发展,并不断的开拓新市场,新的技术领域,并建立战略同盟、联盟和其他关系,以应对复杂的世界和复杂的经济环境。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

  二、审时度势把握行业发展新趋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大电缆制造国,占全球电缆产值比例27.6%。虽然目前中国是全球电缆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但从人均电缆消费水平大约是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拉美国家水平。因此,未来中国市场需求潜力仍然是巨大的。加上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几年,与输配电产业相关的国民经济主要产业投资在逐步加大,新能源、智能电网、汽车、船舶、军工、核电、铁路、机场、建筑、家电、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等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区域经济的调整和规划,电缆需求量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线缆产品和技术不断升级,成为电线电缆行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机遇。据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国内电缆市场需求增长率不低于8%~15%,尤其是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增长率还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革命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五次最重要的科技革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前四次变革中国都未能赶上,而这一次中国不容错过。大力开发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和低碳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8月份国家公布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涉及水泥、造纸、电解铝等18个行业、2087家企业,9月底前必须关闭。目前中国可开发的风力资源大概有12亿千瓦,可利用风能的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96%以上。2015年风电装机达到9000万千瓦,2020年年达到3亿千瓦,总投资达到32000亿,未来10年平均每年新增1200万千瓦。
继本世纪初实施“西部开发”、“振兴东北”战略之后,发展海洋经济也将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8400公里海岸线,沿海分布6000多个岛屿。其中浅海大陆架海域估计石油资源量近3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4万亿立方米,尤其是南沙海域油气资源达320亿-430亿吨,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中国南海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目前我国近海油气资源发现率还很低,尤其是300米深以上海域,还有90%区域没有勘探,主要原因是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和装备落后。因此,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国家海洋开发与蓝海战略的首要任务和战略重点。据预测,我国每年新建、维修海上石油平台需要用各类电缆13000公里,到2015年,海底电缆的市场需求量约为5000公里。

  我国规划未来城市人口将达10亿人,基本可以满足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4.6亿的高峰值、城市化人口达到65%左右。

  我们要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传统产业的“高级化”——高端(高科技)、高效(高附加值)、低碳(低能源消耗),既要做高端创效益,也要放量扩张做规模,实现关联发展下的“多元化”。同时,大力发展特种、高端电缆产业集群,不断接长、优化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产品延伸,实现产业“纵向”发展。致力于智能电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积极引进低能耗、高效率、高产出的工艺装备,加强工艺节能、管理节能研究,重点推进军工、核电、超导、风能、太阳能等再生、绿色、环保领域电缆及特种电缆材料的研发,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绿色“标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三、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大”源于市场,企业的“优”源于战略,企业的“强”源于管理。过去30年来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显示,过去企业家是以资源为导向的,未来必须转向以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的全面竞争阶段。企业家要善于闻道、悟道、布道、行道。“道”者,一个“首”,一个“走”。因此,“道”是头与脚的结合,头在上,脚在下,头脑决定脚步,思路决定出路。面对未来各种困难与问题交织的严峻挑战,我们要认清行业发展新趋势,及时进行战略“转型”调整,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确保先谋后动、谋事必成,不断推动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

  在经济学家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之所以不断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不断的创新,而企业家的存在是创新的根本保障。熊彼特说的企业家是这样的一批人:他们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组织模式,打破原来的经济均衡,并且最终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获得利润。企业家要敢想敢为、果断行动,把传统商业模式的管理与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还要有提高、有创新。企业不创新,就会死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宿命,创新也有可能是颠覆性的。

  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是管理的不断延伸。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特点,企业只有通过管理创新,创造新价值,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只有不断探索管理创新的新思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得以取胜。管理包括硬性管理(控制为主)和软性管理(引导为主)两种手段。我国企业管理者用在“管”和“理”上的时间分别是80%和20%,而国外优秀企业正好相反。管理要不断规范制度和流程,更要强化长期贯彻制度和流程的执行能力。因为,再好的管理制度,一旦被突破,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还会产生更大负面作用。所以,管理贵在坚持,管理在于主动执行。我们要通过文化引导和公平奖惩,合理调动员工的情绪,先让员工心动,再让员工行动,这样就会形成主动执行力。对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课题。

  未来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复杂、多样、多变和不确定性。我们要灵活的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未来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即使企业表面上一切仍在正常运转作,下一秒也可能毁于一旦。因此,现代管理不提倡机械的、僵化的、生硬的约束,但也决不是随心所欲、没有制度、任其自由的表现,而应当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持续激励员工,激发各个生产要素的活力,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管理过程。优秀的传统,我们要继承发扬,不好的习惯,我们必然要纠正,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我们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观念。因此,创新不一定总是革命性的,创新不是要搞成多伟大的发明,变革是创新,改良也是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凡是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且能为企业产生价值的市场、技术、管理甚至观念等方面的变革行为都是创新。

  创新最重要的是“核心创新”,即看准趋势把创新成功商业化。要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第二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技术、服务、资源等各种因素,更快、更好、更创新的把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转化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世界上现有的技术中,没有被充分商业化、市场化的到处都是,关键是怎么去发掘。因此,在技术研发环节,企业应始终坚持市场和用户导向,既要关注电线电缆市场的普遍需求,又要善于发掘潜在的个性需求。也就是说,我们要着眼于市场,不断开拓创新和利润增长的源泉。未来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我们要通过发掘和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制出超越用户期待的高附加值产品,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创新的核心内涵在于“人才创新”。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人才的价值体现在稀缺性或不可替代性,谁拥有数量多,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谁就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优秀的管理者、技术专家、销售精英,甚至一线的操作能手,只要发挥作用、人尽其才,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目前,中国有300多万工程师队伍,还有更为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但当前我们最缺乏的不是资本,而是人才。对于人才引进,不能信奉“拿来主义”,一味地挖别人墙角,更应该立足于自主培养人才。企业应该两条生产线并行,一条是制造产品的生产线,一条是制造人才的生产线。企业家要善于“识人、爱人、用人、育人、引人、聚人、出人”,要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塑造一支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核心人才团队。

  宝胜建厂25年来,始终坚持对市场模式、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内涵进行不懈地探索、创新和实践,逐步塑造了“团结拼搏,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形成了以“责任心”、“团结有力”、“市场有为”、“创新有效”、“和谐有情”为核心的“四有一心”企业文化价值观。尤其是“十五”以来,我们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新进行了定位和提升,适时提出了“营销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五大战略,先后出台和推行了一系列管理创新举措:“市场第一、服务至上、品牌制胜”的全员营销理念;“满足市场、适应市场、引导市场”的自主创新体系;“不留闲人、不用懒人、不亏能人”的人才激励政策;“赛马不相马”的项目建设机制;企业自办园区的创新实践;“利用外资、吸引民资、争取国资”的混合资本模式;“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未来,宝胜还要肩负“传输光明信息,铸就民族脊梁”的企业使命,力争成为“卓越的电能与信息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电缆企业,构建百年宝胜基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电缆市场在不断变化,变化是自然规律,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既要关注宏观经济,预测未来的不确定性,科学定位企业发展战略。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政策的引导,逼迫企业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粗放型为集约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电缆行业要强化自律,通过有效的管理、持续的创新、广泛的合作,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电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位企业家的努力下,电缆行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电缆企业的前景更加广阔!在未来20年或30年,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为宏大的图景:借助于产业升级和内需市场这对新生的翅膀,中国将完成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制造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返回]

 

浙江五丰电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振芝街 电话:0573-88451925 传真:0573-88452239 手机: 18668311539
浙ICP备14033587号-2 后台管理